当前位置:看奇闻 > 奇闻怪事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古人反盗墓手段之谜:碑背刻文哭穷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5-06-27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古代“绝命咒语”反盗墓之谜与传说
《易经》称,“古之葬者,厚衣之以薪,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如果从反盗墓的角度来理解,“藏之中野,不封不树”,应该是中国古人最朴素,也是最原始的反盗墓构思。

 

  这种构思在后代都有运用,宋代书画家米芾便曾如此葬过死去家人,“米芾好奇,葬其亲润州山间,不封不树。尝自诧于人,言莫有知其穴者。”

  但米芾有个经常在一起玩的朋友王相,知道其中的秘密。王相这个人性格很随便,行为放浪,用南京话来说,就是“活闹鬼”。有一次米芾与王相郊游,王相故意在墓穴上面的草丛里小便,看米芾有什么反应。米芾一见朋友掏出家伙要“做好事”,脸色顿时就变了。但米芾自称无人知晓,恐怕说了泄密,让外人知道墓穴在哪,也不方便制止,敢怒不敢言,只好让王相在祖宗头上舒舒服服地撒了一泡尿。此是笑话,见于明冯梦龙编撰的《古今笑史·痴绝部》。原文是这样的,“有王相者,素与米游,甚狎,独知之。米日与客游山,因至墓所,周览之次,相忽溲于草间。米色变,意甚怒;然业已讳之,竟不敢止相。”后来,反盗墓花样就多了。在我即将出版新书《盗墓史记》(暂名,中国工人出版社出版)中,共记述了九类反盗墓设计。但这些都是“实招”,是通过物质手段来完成。在反盗墓史上,也有一种“虚招”——绝命咒语。虚招虽然虚,却不失高明,往往有效,从心理上绝杀盗墓者,令其不盗而退。世界上最著名的“绝命咒语”出自古埃及法老(国王)图坦卡蒙的陵墓(金字塔)——“谁要是干扰了法老的安宁,死亡就会降临到他的头上”。

  图坦卡蒙是古埃及第十八王朝法老,死去时只有18岁。

  据已公开的考古资料,1922年,英国考古学家霍华德·卡特及其同伴,进入了图坦卡蒙的陵墓。吐坦哈蒙的棺室由两个武士塑像守护,内有4个金色的神龛,一具水晶石棺和3个套棺。戴着金面具的吐坦哈蒙,躺在纯金制成内椁。除了发现“绝命咒语”外,棺上还有一句话,“我看见了昨天;我知道明天”。

  图坦卡蒙墓内陪葬品数量惊人,价值连城。考古人员整整用了10年的工夫,才将这批珍品整理完毕,目前均收藏于埃及国家博物馆。图坦卡蒙的脸上有一道伤疤,通过X射线检查进一步发现,图坦卡蒙的脑后部受伤,考古学界认为当时一定发生什么大事,隐藏着秘密。图坦卡蒙的死因还没有弄清,“咒语”应验了。霍华德·卡特被小小的蚊子叮咬感染,而神秘死亡。到1935年,当年21名与霍华德·卡特一道参加图坦卡蒙陵墓考古发掘的相关人员,先后死于非命,“绝命咒语”的传说不胫而走,轰动全球。此后,在其它一些古埃及陵墓中,也发现了类似的文字,警告亵渎这个墓穴的人会被鳄鱼或蟒蛇吃掉。中国古人与古埃及人一样,都是智者。中国不少建筑的造法与金字塔相同,如我的前面博文中提到的大报恩寺,在营建时就是采用差不多相同的手段。在反盗墓设计中,中国古人也知道应用“绝命咒语”。

  民间有一个传说,当年乾隆在兴建颐和园时便遇到过“绝命咒语”。颐和园位于北京市西北郊海淀区,基址是昆明湖和万寿山,是目前保存得最完整的一座中国皇家行宫御苑。正式开工在乾隆十五年(公元1750年)。动工后不久,在现在的佛香阁底下,发现了一座明代的妃子墓。乾隆听说后觉得很好奇,便令人挖开看看。在挖掘过程中掘到了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乾隆立即叫停,不再往下挖,避免干扰明妃。但在上面建阁以压住阴气,这就有了佛香阁。中国的“绝命咒语”在现代考古发掘中并不多见,这大概与两个原因有关,一是载体,不少咒语都是写在布帛、竹片,或直接写在棺椁上面,不方便保存;二是藏体,中国人主流观点是入土为安,墓穴都筑在地中,在潮湿的地下空间,几乎都与尸骨一样腐烂了。如果刻在石块这样的石质材料中,可能就会有考古发现。古埃及的“绝命咒语”能够保存几千年,便得益于金字塔内干燥的环境。“绝命咒语”对盗墓者的威胁来自精神层面,可以造成很深很强烈的心理暗示。古人很相信“咒语”的神奇和魔力,中国盗墓史上甚至还有利用咒语盗开墓穴的说法(详见本人即将出版新书《盗墓史记》中的“盗墓秘笈——咒语盗墓术”)。

  但“绝命咒语”运用于反盗墓,有一大致命缺陷,就是需要思想意识基础,对迷信的盗墓者可能很有效,如乾隆;但无神论者,大概不会相信这种彻头彻尾的鬼话,会不顾一切地盗之挖之。近来的科学发现证实,古埃及法老的所谓“绝命咒语”并不神秘,考古人员先后死亡之谜已被破解。埃及古文物学会秘书长、考古学家扎西·哈瓦斯博士去年曾撰文,认为,金字塔中充满一种可怕的致癌气体氡气,这是致考古人员非正常死亡的真正元凶。另有一说是致命真菌。但新的谜团又出来,这么高浓度的氡气是怎么产生的?真菌又从哪来的?难道是反盗墓设计的又一“毒招”?

太有才了,古人反盗墓设计的十大“毒招”!
 在中国的丧葬史中,盗墓现象从未灭绝过。一代代官盗私盗各显神通,穿梭于帝王将相的陵墓之中,攫取财宝。为保全尸首,古代陵墓往往设置了反盗墓的“毒招”。反盗墓与盗墓的拉锯战就这样持续了千年。

  

  盗墓,令死者不安,生者不宁。既然盗墓者那双贼眼对新坟旧冢虎视眈眈,反盗墓就成为必须。在古代,与风水一样,如何保全逝者的尸骨,让死者在阴间永获安宁,是葬前葬后均要考虑的问题。

  后来,反盗墓花样就多了,从下列所述的种种手段里,可以玩味出古人特有的反盗墓玄机。

  反盗墓招一:“虚冢”设疑干扰

  

  后赵始主半夜偷埋山中,曹操的所谓“七十二疑冢”,就是一种著名的防盗手段。

  疑冢防盗,有一个考古名词,叫“虚冢”。虚冢,只是秘葬方式之一种,又称假坟、虚墓、虚葬、潜葬、潜埋。说白了,就是造若干假的墓穴,而将真尸葬地隐匿。

  虚冢不只是汉人惯用的反盗墓招式,北方少数民族也喜欢,但多称“潜埋”。

  反盗墓招二:构筑“崖墓”阻挡

  

  皇家受启发创“以山为陵”葬式

  虚冢设疑,虽然可以迷惑世人,给盗墓者造成干扰,但虚冢还是有坟头的,所以盗起来很容易,一个个掘开不就真相大白了?元人陶九成曾称,“会须尽伐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藏操尸”,就是这个意思。如果依古制“不树不封”,又与后来传统丧葬习俗相悖,与主流孝道不符。况且,帝王们多喜欢张扬后事,造大坟高冢,以显皇家威仪。

  崖墓,历史很长,早在战国时期即已出现,分布在江西省境内的武夷山地区崖墓,形式有单洞单葬、单洞群葬及联洞群葬,棺用整木刳成。经考古多为战国古墓。从这点来说,皇家的“依山为陵”反盗葬式,是受到了民间崖墓葬制的启发。崖墓在南方临江河少数民族中间极为流行,至今仍有。到了东汉,崖墓,则多俗称“蛮洞”。

  反盗墓招三:“铁水浇筑”加固

  

  民间以“粪水术”轻易破之

  将墓穴开凿于山之中,坚固异常,防盗效果自然也非同一般,但是也存在明显“漏洞”,其通往玄宫的洞口,盗墓者很容易找到。

  如何封闭洞口,如何反盗墓,工匠煞费苦心。铁水浇筑,就是其中的硬招之一。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清楚后,回头赶紧拿来电锯下水
  • 印度人开始吃塑料袋了,还忽悠迪拜人一起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