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中流奇闻 > 历史野史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4-03-15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学子晚婚待富姐
与女子并不嫌贫爱富的情况相反,宋代男子选择正妻,倒是希望妻子能够带来一份丰厚的嫁妆。这种另类的心态,不仅得益于读书阶层的扩大化,也得益于科举对于男子的娇宠----贡院门前抢婚的故事,大家耳熟能详。
一方面,社会主流要求男人晚婚,以专注于学业。如《礼记》要求女子应在15—20岁结婚,男子不晚于30岁。司马光和朱熹都建议:女14—20岁,男16—30岁结婚。我们知道,朱熹的儿子事实上是31岁结的婚。另一方面,男子本身意识到了读书的潜在价值以及一旦入仕所带来的整个家族的荣耀和现实利益,所以,并不急着结婚,以便“待价而沽”。
事实上确实有许多原本贫寒的男子通过读书而入仕,最终娶到了富有的妻子。如“瑞安四贤”之一的许景衡,祖宗十八代里也从未有过做官的,十年寒窗后,他23岁成了进士,娶到一位官家女,妻子带来的嫁资帮助他们兄弟二人完成了太学的学业。南宋绍兴八年的进士张维,也是寒族出身,27岁时娶了福建的一位富户姑娘,带来的嫁妆甚至帮助张维的妹妹嫁了个好婆家。
好运气也不是所有的人都有。北宋初期,著名学者孙复就遭遇了风险,到了40岁还没结婚,也未能如愿中进士,心中很捉急,但也没办法。后来,他的好友李迪实在看不过去了,就把侄女嫁给孙复,但没有嫁妆。
著名哲学家邵雍似乎更惨,45岁还没老婆。有同学对他说:“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先生年逾四十不娶,亲老无子,恐未足以为高。”邵雍不好意思的说:“贫不能娶,非为高也。”显然是欲盖弥彰。
还好,由于邵雍学问高、名气大,后来证明他是真的不愿做官(仁宗嘉祐及神宗熙宁中,先后被召授官,皆不赴),社会舆论终于谅解了他。他的两位一起做学问的同伴于是想了个折中的办法,一人将妹妹嫁给邵雍,另外一人提供聘礼,才解决了邵雍的婚姻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