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太祖赵匡胤看不起读书人(3)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4-02-03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赵匡胤看不起读书人,大宋朝却是很大程度上毁在了读书人之手。其主要表现有三,一是贪腐成风,二是文人相争,三是权臣误国。
《宋史·岳飞传》记载,绍兴年间,宋高宗赵构曾经问岳飞,天下何时能够太平?岳飞回答说:“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矣。”岳飞是个受压抑的武将,却一语道出了当时社会的官场世相。大宋朝文风鼎盛,可谓“郁郁乎文哉”,出了不少足以名垂青史的文臣卿相。但是“文臣爱钱”却成为整个社会的通病。对宋朝的贪腐之风,苏东坡曾经有一番议论:“上自公府省寺,诸路监司,州县乡村,仓场库务之使,词讼追呼,租税徭役,出纳会计,凡有毫厘之事,关其手者,非赂遗则不行。举天下一毫之事,非金钱无以行之。”就是说无官不贪,没有钱什么事都难办。苏轼发这番议论时,正是宋仁宗嘉佑年间,据历史记载,当时官吏的数量“十倍于国初”。如此庞大的文官集团且无官不贪,这是一幅什么样的官场图!赵匡胤以文官抑制武将,但是文官大都忙着挣钱捞银子,导致民不聊生,农民起义此起彼伏。文官收拾不了局面,到头来还是靠武将解决问题。
文人相争算得上是大宋朝的一个“壮举”。著名的“庆历新政(范仲淹变法)”和“熙宁变法(王安石变法)”针砭时弊,提出了不少整顿吏治、富国强兵、缓解社会矛盾的办法。如果变法成功的话,大宋朝或许会避免靖康之耻,中国历史的进程或许会改写。但是,两次变法都是短命的,“庆历新政”只维持了一年零四个月,“熙宁变法”断断续续进行了九年,最终都归于失败。而造成变法失败的最大原因,就是无休止的党争。朋党(庆历年间变法派与反对派)之间的党争,新党(王安石派)与旧党(司马光派)之间的党争,洛党(程颐为首)、蜀党(苏轼为首)、朔党(刘挚为首)之间的党争,大家为了各自的主张和各自的利益,丧失理智,不顾大局,你争我斗,互相攻汗。君子行君子之道,王安石、司马光等皆为忠臣良相,政治主张却截然对立,令人叹惋。小人行小人之道,夏竦、吕惠卿、蔡京、李定、邓绾等人本就是小人,品行不端,反复无常,翻云覆雨,从中渔利。党争的结果就是谁都做不成事,大宋朝还是沿着既定的路线,一路烂将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