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看奇闻 > 考古奇闻 > 手机访问:m.zhongliu365.com

中原“栾川人”还有多少未解之谜?(2)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3-03-27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牙齿化石构建出“栾川人”

  作为华夏文明的重要发源地,中原地区什么时候开始有古人类?一直是国内古人类学家争论不休的话题。

  2008年1月23日,国家文物局和河南省文物局在北京宣布,出土于河南许昌灵井遗址的古人类化石,距今8万—10万年,考古学家将其命名为“许昌人”。“许昌人”的出现,是个艰难的过程。1965年春,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的周国兴在位于河南省许昌市西北约15公里的灵井镇西侧一个村民挖井挖出的堆积物中,采集到一批动物化石和打制石器,判断属“中石器时代”,引起史前考古界的重视。40年后,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有关部门正式对该遗址进行考古发掘。“两年半的发掘中,仅工具就改进了5次”,河南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灵井考古发掘队领队李占扬回忆说,但是,一直没有发掘出大家期待的古人类化石。就在李占扬失望地撰写此次发掘的总结报告时,意外传来了发现古人类头骨化石的消息。最终,“许昌人”遗址位列2007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榜首。

  其实在“栾川人”出现前的数年间,栾川县也发现过其他一些古人类遗址。其中,蝙蝠洞遗址甚至还出土过人类牙齿化石,遗憾的是,当时只发现了一个侧门齿,数量太少,反映的信息有限,不足以得出令人信服的结论和推断。

  当栾川县的孙家洞遗址被发现后,考古人员就在思考,对这个遗址的考古发掘,是否能再出现一个“许昌人”?

  正式开始发掘孙家洞那天,洛阳市文物考古院院长史家珍和史前研究室助理馆员顾雪军带着手电爬进了洞,一直勘察到洞内10多米深处。随后,两人决定先挖掘离洞口较近的一块钙化严重的地块。这个决定,一方面来自于考古人员长期工作中培养出来的直觉,一方面来自于专业思考:由于洞内光线暗,古人类可能更频繁聚集在洞口附近生活,也就是说,洞口附近更有可能发现古人类的遗迹。

  开始发掘后,工作人员将裹着化石的钙化泥土一块一块切割下来,运到山下堆放起来。3平方米的作业面,总共发掘了4米深,可谓洞里挖洞。取出的化石,多数都裹着泥土,看不清到底是什么动物。清理时,今天发现了这个动物的化石,明天发现了那个动物的化石。其实考古人员都希望人类化石的出现,但是谁都不肯明说,大家心照不宣,清理得格外认真。

  2012年9月26日上午,栾川县文物管理所的职工张留在用锤子敲掉一块化石泥土后,一颗类似人类牙齿的化石出现了。随后几天,又陆续发现5颗人类牙齿化石。

  赵凌霞是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是国内古人类牙齿研究的权威。她初步鉴定后,确认这6颗牙齿化石是古人类牙齿化石,有幼年和成年个体。她认为,从形态学来看,无论大小还是咬合面的形态,这6颗牙齿都具有比较原始的一些特征。

奇人奇事未解之谜世界之最奇异生物宇宙探索

本月排行

难倒了所有专家
  • 没人能解释全球九大神秘的考古发现, 你能解释其中的奥秘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