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家离津真相:父亲声名狼藉失靠山离职
来源:www.zhongliu365.com时间:2010-12-04奇闻指数:编辑:admin手机版
张爱玲原名张?,笔名梁京,祖籍河北丰润,生于上海,她是清末著名“清流派”代表张佩纶的孙女,前清大臣李鸿章的重外孙女,出身名门。1942年开始职业写作生涯。上世纪40年代上海著名女作家,创作擅长心理分析。1952年赴香港。1966年定居美国,后死于公寓。 在这个最为简洁的介绍下,张爱玲的身世地图缓缓开启。
张佩纶:张爱玲的祖父 张爱玲曾自述:“我祖父出身河北的一个荒村七家坨,比三家村只多四家,但是后来张家也可以算是个大族了。”其实,这所谓的“七家坨”应该是“齐家坨”。
张佩纶(1848—1903),同治九年中举人,光绪元年中进士,任翰林院侍讲,后又晋升为日讲起居主管,兼有言官的职权,伴随光绪皇帝左右。
才女张爱玲两岁时随全家由上海迁往天津英租界32号路61号,八岁时又迁回上海。在天津的六年虽然短暂,但这些儿时的记忆却久久无法挥去。无论是张爱玲此后的多部作品,还是在她弟弟张子静的回忆录当中,张氏姐弟与张氏家族在天津都留下了深刻的印记。
张廷重:张爱玲的父亲
所有关于张爱玲的资料,都明确地记载了张爱玲父亲1922年到天津的情形。这一年,张廷重通过堂兄张志潭的关系得到了津浦铁路局英文秘书这个“闲差”,举家从上海迁到天津,住在一处花园洋房里。
张爱玲与弟弟张子静对于旧居的回忆出现了分歧。张子静回忆是在英租界三十一号路六十一号,而张爱玲则记得是三十二号路六十一号。从她的回忆里,我们可以知道:这处洋房的院子里有个秋千架,某次荡秋千荡到最高处,忽地翻了过去,而后院还养着鸡。“夏天中午我穿着白底小红桃子纱短衫,红裤子,坐在板凳上,喝完满满一碗淡绿色、涩而微甜的六一散,看一本谜语书,唱出来,‘小小狗,走一步,咬一口。’谜底是剪刀。天井的一角架着个青石砧,有个通文墨、胸怀大志的男的下人时常用毛笔蘸了水在那上面练习写大字。这人瘦小清秀,讲《三国演义》给我听,我喜欢他,替他取了一个莫名其妙的名字叫‘毛物’。”
张子静后来在回忆录中道出了张家离开天津的真相:真正的原因是,我父亲“官位”不保。他在津浦铁路局那个英文秘书的职位虽然是个闲差,总算也是在我堂房伯父辖下的单位,他不去上班也就罢了,还吸鸦片,嫖妓、与姨太太打架,弄得在外声名狼藉,影响我堂房伯父的官誉。1927年1月,张志潭被免去交通部总长之职,我父亲失了靠山,只好离职。他丢了这个平生唯一的小小官差,心里当然深受刺激,这才痛下决心,赶走了姨太太,写信求我母亲回国。我们于1927年春天搬回上海——因为我舅舅一家都住在上海。
李菊耦:张爱玲的祖母
张爱玲说,“我祖母也是二十三岁才定亲,照当时的标准都是迟婚。”“因为父亲宠爱,留在身边代看公文等等,去了一个还剩一个。李鸿章本人似乎没有什么私生活,太太不漂亮……他唯一的一个姨太太据说也丑。”
李鸿章嫁女的这段故事被演绎成了《孽海花》,书中庄仑樵的原型都被认为就是张爱玲的祖父张佩纶。为了自己心爱的女儿,李鸿章在南京购买了“豪宅”作为女儿的嫁妆,让长女风光出嫁,但可怜的是李氏夫人39岁就守寡了。
李菊耦在丈夫去世以后,只能靠嫁妆维持生活。她严守诗书世家的传统,望子成龙,督促儿子背书,背不出就打、罚跪,甚至显得孤僻怪异。张爱玲不相信爷爷奶奶有着情投意合琴瑟和鸣的婚姻生活,而她的姑姑张茂渊也对外祖父李鸿章感到不解:“这老爹爹也真是——两个女儿,一个嫁给比她大二十来岁的做填房,一个嫁给比她小六岁的,一辈子嫌她老。”张爱玲后来形容一张奶奶中年时的照片为“阴郁严冷”。李鸿章的这位长女在1916年去世,享年50岁。她去世3年后,儿子张廷重娶妻成家。
张志潭:张爱玲的堂伯父
张志潭与张爱玲的父亲张廷重是堂兄弟,其父张佩续是张佩纶的弟弟,因而张廷重生活无着落的时候,得以到天津投奔这位堂兄。张志潭住在大理道4号,昨天已经讨论过,不再重复。
张人骏:另一个堂伯父
张爱玲与张人骏的关系可以上溯四代。张廷重与张人骏是堂兄弟,只是关系不及张志潭亲近,因这两兄弟不是同一个祖父,张廷重的祖父名叫张印塘,与张人骏的祖父张印坦是亲兄弟。
张人骏(1846—1927),字千里,号安圃。宣统元年曾任两江总督兼南洋大臣。1911年辛亥革命后,张人骏曾到青岛定居。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日本侵占青岛,张人骏举家迁回天津,住在英租界。张爱玲在散文《天才梦》曾回忆:“我三岁时能背诵唐诗。我还记得摇摇摆摆地立在一个满清遗老的藤椅前朗吟‘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眼看着他的泪珠滚下来。”这文中的满清遗老,据称就是指张人骏。
张人骏在天津的寓所在湖北路。
张嘏臣:远房伯父
张嘏臣与张爱玲家的关系较远,要上溯到五代以上。张爱玲祖父张佩纶的祖父与张嘏臣的曾祖父是亲兄弟。按照天津的传统,到张爱玲父亲张廷重这一辈,张廷重与张嘏臣仍是“五服”内的堂兄弟。
张嘏臣(1886—1958),号锡纯。上世纪二十年代左右,张嘏臣辞官到天津,依靠张志潭关系从事盐业生意,其旧居在湖北路。